新东方网>双师东方新东方学校>高中频道>高三>高三历史>正文

2019高考百日冲刺:高中历史知识点之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4)

2019-03-01 10:49

来源:

作者:

  -==点击查看全国各省2019高考招生简章==-

  -==点击查看各高校2019保送生招生简章汇总==-

  -==点击查看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排行榜==-

  -==点击查看2019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汇总==-

  -==点击查看各省份2016-2018高考各批次分数线==-

  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4)

  四、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经济——封建自然经济。

  1、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前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特点:①、生产关系: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和农民小生产相结合;

  ②、生产力:人力和畜力结合,铁器牛耕;

  ③、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

  ④、经营方式:男耕女织;

  ⑤、经济制度:封建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

  2、传统社会中还长期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始终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在整个经济中不起决定作用

  ㈡、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1、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经济特权;

  A、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望夏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B、危害:开埠通商、倾销商品、协定关税对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很不利。

  2、大量洋货涌入中国。“织”与“纺”分离:鸦片战争后,洋纱输入中国沿海地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织”与“耕”分离:洋布输入中国,取代土布。

  3、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㈢、自然经济的解体。

  1、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相继开放,列强纷纷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洋货畅销,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外商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产品,使中国农副产品的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商品化。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政治经济特权,加紧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难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争夺商品输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的场所,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农民和手工业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㈣、自然经济的发展变化: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国家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自然经济最终消亡。

  ㈤、新经济成分的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Ⅰ、外资企业: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Ⅱ、洋务企业: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

  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5、活动: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自强”) 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求富”)

  6、洋务运动创办的工业:军用工业:安庆内械所(第一家官办)江南制造总局(国内规模最大)

  民用工业: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采煤矿)、轮船招商局

  7、洋务运动的作用:顺应了中国经济从传统向近代化迈进的历史趋势,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①、引进了西方机器和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员;

  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③、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加速了封建经济的解体。

  Ⅲ、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市场、劳动力、技术设备、资本)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

  ①、产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东南沿海地区生产;

  原因: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②、初步发展:时间: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

  原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③、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短暂春天):

  时间:1912—1918年(一战期间)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求国”思潮的影响。

  表现:新建厂矿和资本增多,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

  影响: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④、萧条:时间:1918—1927年。

  表现:发展受挫。

  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⑤、较快发展:(夏天)时间:国民党统治前十年(1927—1936)。

  原因: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但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挤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的发展仍然受到阻碍。

  ⑥、萎缩:(秋天)时间:1937—1945年抗战时期。

  原因:在沦陷区:日伪政权疯狂的经济掠夺,日本侵华资本膨胀,毁坏或吞并民族工业;在国统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空前加强。官僚资本乘战时民族工业之危,吞并民营企业,进行大规模掠夺。

  ⑦、陷入绝境:(冬天)时间:抗战胜利后(1946—1949年)。

  原因: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排挤;

  表现:工厂纷纷倒闭。

  影响:毁灭性的打击。

  ⑧、新的春天:时间:新中国成立后。

  原因:党和政府合进调整工商业。

  影响:民族工业又获得一次发展,对恢复国民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⑨、最后归宿:时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原因:社会主义改造

  影响:公私合营转化为公有制经济

  2、民族工业的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分布不平衡;②、起步艰难;③、曲折发展;④、革命性;

  ⑤、软弱性。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近代工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3、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A、不利因素:①、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B、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国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4、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作用。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现代化。

  ②、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在,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④、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舛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5、认识: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③、资本主义的救国强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能。

  6、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几点认识:

  ①、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历史前提;

  ②、只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专制统治,中国近代化才有出路;

  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④、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改革开放,更新观念;

  ⑤、重视科教兴国。

  现代化:又叫近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双师东方名师说公众号:双师课堂名师说 (微信号:ssmingshishuo

获取教育资讯,了解双师东方,扫码关注双师东方名师说!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