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双师东方新东方学校>初中频道>初三>初三语文>正文

2018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基础知识应用(四)-双师东方

2018-11-26 14:20

来源:新东方

作者:新东方

  怀柔区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在我国,竹子倍受人们喜爱,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竹文化,学校开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活动,探究的主题就是“中国竹文化”,请你根据同学们的探究任务,按照要求,完成1-7题。(共15分)

  任务一:了解“竹”的造字本义

  《说文解字》“竹,冬生草也。象形。”甲骨文” ”像两根细枝上垂下的六片叶子。古代造字,“草”和“竹”相似而相反:叶片朝上为“艸”(草),叶片朝下为“ ”(竹)。竹的造字本义:空心,有结,长笋。也指“竹简”。古代还指箫、笛一类的竹制乐器,为“八音”之一。所以作为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和乐器、竹器以及记载文字的东西有关。草的造字本义:百卉也,地面上片状生长的禾本科植物。作为部首,从“草”的字大部分与草木有关。

  1.根据任务一探究的结果,判断下列词语的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书藉 万籁俱寂 B. 萧瑟 功亏一篑

  C. 编纂 名列前茅 D. 落第 一筹莫展

  任务二:了解“竹”的生长过程

  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楠竹”,又称“毛竹”。毛竹在最初的四年里只长3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毛竹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向上蹿升,仅6周的时间就发生了不可思yì( )的变化,可以长到15米,多棵竹子很快就长成郁郁葱葱的竹林。之前的四年里,毛竹的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它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深深地扎根,坚持着,等到时机成熟,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

  2.阅读任务二的内容,找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第二行加点字“蹿”的正确读音为cuàn。

  B. 括号处应填写的汉字为“议”,“不可思议”这个词在这里形容毛竹六周内生长的速度快,让人感觉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C.第三行画线词语“郁郁葱葱”中“郁郁”形容竹林茂盛的样子。

  D.第三行斜体字“延”的第四笔是竖折;最后一行斜体字“及”的第一笔是撇。

  3.下列成语概括上文毛竹的成长历程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厚积薄发 B. 成竹在胸 C.蓄势待发 D. 养精蓄锐

  任务三:了解“竹”的文化内涵

  ①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这样的美誉古已有之。②唐代王维诗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③雨后的山村、清新的空气、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泉流、竹林中洗衣少女的欢笑声、莲丛中晚归的渔舟,组成一幅令人神往的画卷。④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⑤诗人把它们写进诗里,也寄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4.语段第②句横线处缺少标点,语段后两句中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依次添加和修改。(3分)

  横线处添加的标点是:_______

  句子修改:_____________ _

  5.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借“高风亮节立天地,虚怀若谷驻人间”,“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等对联来勉励自己。下列是两组关于竹的对联,请你任选其一,将其补充完整(2分)

  A.上联:石头解性真吾友 下联:________是我师

  B.上联: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 下联:竹可折而不可________

  选项: (填字母序号)下联:

  6.郑板桥一生酷爱竹,他的书画作品也往往与竹有关。请你欣赏下面的这幅作品,从笔画、章法、结构、内涵等方面说说这幅作品中书法的特点。(1分)

  书法特点:

  7.通过探究竹的文化内涵,同学们感受到竹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精神品格已然相融,这正是竹文化的核心所在。竹子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成为人们所推崇的虚心进取、高风亮节、刚直不阿、雅然脱俗等美德的生动写照。在你读过的名著《 ① 》(填作品名称), ② (人物及其情节),表现出竹一样的 ③ (精神品格)。(3分)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A 2A 3B(每空2分)

  4.标点 。”(1分) 病句:第⑤句,修改为:也寄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找出病句1分,修改正确1分)

  5.(2分)答案示例:A.下联:竹子虚心是我师 B.下联:竹可折而不可毁其节(大体对上即可)

  6.粗细相间、浓淡相间、瘦硬清寒等(说出一方面特点即可)

  7.答案示例: 红岩 江姐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毫不畏惧 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双师东方名师说公众号:双师课堂名师说 (微信号:ssmingshishuo

获取教育资讯,了解双师东方,扫码关注双师东方名师说!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