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双师东方新东方学校>高中频道>高三>高三历史>正文

2019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5)

2019-02-21 16:48

来源:新东方

作者:新东方

  -==点击查看全国各省2019高考招生简章==-

  -==点击查看各高校2019保送生招生简章汇总==-

  -==点击查看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排行榜==-

  -==点击查看2019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汇总==-

  -==点击查看各省份2016-2018高考各批次分数线==-

  2019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5)

  四、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强国御侮的抗争与探索

  (一)、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激化

  (2)、进 程: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3月,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其政治影响: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1853年,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失败,为西征胜利牵制了大量敌军。西征、东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①、内容:A、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分配方式,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分配方式: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的产品分配原则。

  C、理想目标: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②、评价:①、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②、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4)、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⑴、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⑵、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⑶、评价: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②、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⑴、失败过程: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

  ⑵、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②、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失败的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农民阶级不可能带领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他们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2、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1900年):1898年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1900年在八国联军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二)、地主官僚阶层: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地主官僚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富,推动清王朝中兴的一场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的惨败标志这场运动的破产,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2)、清政府“新政”(20世纪初):迫于内外压力决定实行君主立宪制,1906年发布“预备仿行立宪”谕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宣布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史称“皇族内阁”。

  (三)、民族资产阶级:

  1、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清政府改良政治,推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变法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地主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

  2、辛亥革命: 拓展: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①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⑴、成立: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创办机关报《民报》;

  ⑵、纲领(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主义)。(详细见必修三“三民主义”);

  ⑶、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武昌起义

  ⑴、成功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

  ⑵、爆发:1911年10月10日,光复武汉三镇。

  ⑶、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定都南京、五色旗、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国纪元。(政府性质及依据?)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⑴、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制(防止袁世凯个人专权)。

  ⑵、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⑶、意义: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A、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的统治,承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维拓展:①、辛亥革命成功的依据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③、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思维拓展: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国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性的一面。

  (2)、具有普遍的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特点。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3)、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体现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初期模仿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后来逐步领悟到学习西方经济、政治制度;从学“立宪制”到学“共和”等许多层次。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上的差异。

  (4)、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的飞跃:如洋务派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思想,而早期维新派又是由洋务派转化而来的。每一个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经验、总结了失败的原因而有所发展;每一个新的探索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的经验。前后都有继承和发展的联系。

  (5)、探索具有阶段性。这一特点,与中国社会不同阶段所具有的时代特征相关。在救国图存的战争期间,救国方案以反侵略为主要内容,如地主阶级抵抗派、义和团的救国方案等.

  (四)、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抗争:

  五四运动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2)、过 程: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第二阶段:6月5日以后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影响: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思维拓展 :五四运动意义:

  ①、政治: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②、文化: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③、思想: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双师东方名师说公众号:双师课堂名师说 (微信号:ssmingshishuo

获取教育资讯,了解双师东方,扫码关注双师东方名师说!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