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双师东方新东方学校>高中频道>高三>高三语文>正文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过勤政楼》

2019-01-04 15:18

来源:新东方

作者:新东方

  -==点击查看全国各省2019高考招生简章==-

  -==点击查看各高校2019保送生招生简章汇总==-

  -==点击查看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排行榜==-

  -==点击查看各高校2019体育类专业招生简章==-

  -==点击查看各省份2016-2018高考各批次分数线==-

  杜牧唐七言绝句:《过勤政楼》原文: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过勤政楼》参考注释:

  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全称勤政务本之楼,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②千秋佳节:开元十七年(729)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

  ③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参《唐会要》)。

  ④紫苔:《拾遗记》:紫苔覆漫,味甘而柔滑。

  ⑤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杜牧唐七言绝句:《过勤政楼》赏析:

  此诗讽刺唐玄宗徒好勤政之名,后期只顾享乐而误国,千秋节、承露囊之类都成了千秋话柄。杜牧善于以诗论史,借古讽今。这首诗后两句采用《诗经·王风· 黍离》的笔法,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诗境浅说续编》云:开元之勤政楼,在长庆时白乐天过之,已驻马徘徊,及杜牧重游,宜益见颓废。诗言问其名则空称佳节,求其物已无复珠囊,昔年壮丽金铺,经春雨年年,已苔花绣满矣。

  勤政楼原是唐玄宗用来处理朝政、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建于开元八年(720),位于长安城兴庆宫的西南角,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

  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庆贺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并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舞于勤政楼下,又于楼中赐宴设酺,群臣以是日进万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千秋节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佳节。然而由于玄宗晚年勤政务本早成空话,到安史之乱爆发,只得被迫退位,唐王朝江河日下,千秋节也随之徒有虚名了,甚至连当年作为赠送礼物的承露丝囊也见不到了。诗的第一句说佳节空在,是总论,第二句说丝囊已无,则是抓住了承露囊这个千秋节最有代表性的物品来进一步补衬,使得名空在三字具体着实了。

  诗的后两句写诗人移情于景,感昔伤今。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金铺,是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的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的,叫金铺,用银做的叫银铺。紫苔是苔藓的一种,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这两句诗从表面看,写的是景,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慨叹曾经百戏杂陈的楼前,经过一个世纪的巨大变化,竟变得如此凋零破败。可以想象,当杜牧走过这个前朝遗址时,所看到的是杂草丛生,人迹稀少,重门紧闭的一片凄凉景象。诗人不写别的,偏偏从紫苔着笔。这是因为紫苔那无拘无束,随处生长,自得其乐的样子深深地触动了他此时惨淡失意的心情。失意之心对得意之物,自然格外敏感,体味也就更加深刻了。作者以紫苔见意,又从紫苔说开去,用紫苔的滋长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说紫苔上了金铺,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当年威严可畏的龙头兽首,而今绿锈满身,如同长满了青苔一般,这就进一步烘托了勤政楼被人遗忘而常年冷落的凄凉衰败的景象。这里,偏称意三字写得传神,偏,说明万物凋零,独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宠,使得紫苔竟那样称心惬意。这笔法可谓婉曲回环,写景入神了。

  这首诗是诗人在极度感伤之下写成的,全诗却不着一个悲字。从诗的整体看,诗人主要采用明赋暗比的方法。前两句写的是今日之衰,实际上使人缅怀的是当年之盛;后两句写的是今日紫苔之盛,实际上使人愈加感到勤政楼今日之衰。一衰一盛,一盛一衰,对比鲜明,文气跌宕有致,读来回味无穷。

双师东方名师说公众号:双师课堂名师说 (微信号:ssmingshishuo

获取教育资讯,了解双师东方,扫码关注双师东方名师说!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